最後的鐘聲《THE LAST BELLS》

引言 ― 解碼一滴神聖的眼淚

是否有些時代的傷痛,只能用神靈的眼淚來衡量?是否在世間的紛亂動盪中,有些警示並非透過聲音發出,而是藉由一種靜默的悲憫,透過超乎人類理解的徵兆而顯現?

正是源於這些縈繞心頭的叩問,《最後的鐘聲》這本書應運而生。作者泰勒.里德,憑藉她作為一名調查記者的敏銳根基,以及一位心靈修行者的深度,引領我們踏上一場獨特而驚心動魄的旅程。這趟旅程並非始於歷史檔案館或實驗室,而是一個神聖且令人難忘的瞬間:一尊純白瓷製的聖母瑪利亞像,從祂的眼角,一道深色的淚痕劃過臉頰。

在一個喧囂混亂的世界裡,那滴沉靜的眼淚,成為了作者所聽過最洪亮的聲音。它提出了一個無聲的質問,一種無法言喻的傷痛:「聖母為何必須哭泣?」。這個問題縈繞在泰勒.里德心頭,驅使她動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——記者的頭腦、研究者的審慎、以及一位信徒焦灼的心——去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調查:一趟探尋一滴神聖眼淚起因的旅程。


診斷「時代的病歷」

本書並未急於在神秘的預言中尋找答案。作者反而從對我們當代文明進行系統性的「診斷」開始。泰勒.里德以其犀利而深思的筆觸,揭開了四份重大的「病歷」,暴露出在人類生活各個層面正發生著的空洞與敗壞。

  • 病歷一:創造靈魂的腐蝕(文化與藝術): 作者對當代藝術的衰敗提出了尖銳的分析。從那些旨在令人沉溺而非啟迪人心、充斥著非人化舞蹈與空洞歌詞的全球性音樂產品;到現代繪畫,一根用膠帶貼在牆上的香蕉能以數十萬美元售出,並被譽為「思想的巔峰」。泰勒.里德指出,曾是照亮靈魂火炬的藝術,如今已成為在「創作」名義下合法腐蝕良知的工具,將人類拖入黑暗。
  • 病歷二:知識分子的妥協(媒體與社交平台): 曾經的「第四權」,今日的新聞業,據作者所言,已放棄其捍衛真相的角色,轉而追逐「點閱率」並服務於幕後利益。與此同時,如TikTok、YouTube Shorts等社交平台正重塑一整代人的大腦,創造出一個「懶於閱讀」、畏懼深度思考、且易受短暫情緒引導的社會。真相需要時間去理解,而謊言只需幾秒鐘便能激起憤怒。在這場戰爭中,智慧本身正瀕臨滅絕。
  • 病歷三:道德根基的混亂(倫理與社會): 家庭,作為學習為人的最初根基,正被各種「現代」觀念所動搖,其中角色與性別皆成了可選項目。當道德與家庭、學校脫鉤,孩童將從何處學習為人?社會弊病,從毒品、賣淫到詐欺,不僅在增長,更被偽裝成「多元生活方式」。特別是關於「性別自由」、同性婚姻的極端思潮,正顛覆自然規律與傳統倫理,造成一種任何社會都無法立足的價值根基的混亂。
  • 病歷四:權力與信仰的空洞(政治與宗教): 無論是西方民主國家還是東方獨裁政權,現代政治,據作者所言,皆已失去其道德根基。一方是受媒體與金錢主導的形象維護遊戲;另一方則是為保護一黨專政而進行的絕對控制。與此同時,曾是精神支柱的宗教,也正被世俗化。上帝的殿堂變成了「交易市場」,信仰淪為活動的裝飾,甚至被利用來煽動戰爭。當權力變得空洞,信仰遭到扭曲,文明之舟便開始沉沒。

解碼徵兆 ― 當天地發聲

在揭示了一個重病世界的「症狀」後,泰勒.里德開始將其與各地發生的「異象」聯繫起來。不僅是流淚的聖像,還有突然變得血紅的河流、在炎炎夏日不合常理的降雪,以及散播恐慌、不合時令的冰雹。

解開這些徵兆的鑰匙,來自一則中國古代的典故:「六月飛霜」。竇娥所蒙受的奇冤感動了天地,使其在盛夏降下大雪以示其清白的故事,讓作者領悟到:今日的異象並非自然的隨機行為,而是天地面對我們這個時代裡一樁被隱瞞的巨大冤情所發出的「哭泣」。

這樁冤情之大,足以讓神靈哭泣、讓天降夏雪,究竟為何?作者的調查指向一個驚人的結論:那便是自1999年以來,在中國發生的對法輪功學員慘絕人寰且系統性的迫害。這樁罪行的頂峰,一項「星球上前所未有的邪惡」,即是從和平的修煉者身上活體摘取器官的暴行,將他們變為一座「活體器官庫」,以供給一個利潤豐厚的移植產業。剩餘的遺體甚至可能被塑化,假借科學與藝術之名進行展覽。這正是我們時代最大的冤屈,一樁在宣傳與世界沉默的「紅色帷幕」後,被掩蓋的反人類罪行。


預言的交匯與選擇的呼喚

在指認出時代的「奇冤」之後,泰勒.里德進而將其與東西方的古老預言串聯起來。從諾查丹瑪斯關於一位「恐怖大王」於「1999年7月」降臨的神秘詩句,到劉伯溫、邵雍預言末劫時期並揭示「真、善、忍」三字救贖作用的讖語。一切似乎都在交匯,指向同一個時刻、同一樁事件,以及一條為人類鋪設的選擇之路。

本書斷言,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特殊的「過渡時期」,一個古老預言似乎正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應驗的時代,而人類正佇立於一場基於每個個體在善惡之間做出選擇的「大審判」前。這「最後的鐘聲」並非末日之鐘,而是喚醒良知的警鐘,一聲在為時已晚之前,回歸根本道德價值、勇敢地站到真相與正義一方的迫切呼喚。

泰勒.里德的旅程,以她重返那座流淚的聖母像前告終。但這一次,她帶去的不再是疑問,而是一種深切的同理。她的淚水與聖像的淚水融為一體,並非出於絕望,而是源於無限的慈悲與一次內在的覺醒。因此,本書不僅僅是一場調查,它亦是一篇禱文、一曲讚頌,以及一個熾熱的期盼──無論黑暗多麼深厚,良知與慈悲的光芒,永不熄滅。


若想探索更多 THE EPOCH MEDIA 的作品,請參閱我們的 書籍合集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