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的黃昏與黎明 《SUNSET AND SUNRISE OF SCIENCE》

引言 ― 當一座諾貝爾獎不再是答案

世人眼中的亞當教授,是一位智慧的豐碑,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。他曾運用數學方程式解開宇宙深奧的謎團,並榮獲了崇高的諾貝爾獎。他的一生,是在有形世界中探尋答案的旅程,在那裡,一切都必須在受控的條件下被衡量、驗證與重複。他曾是一位近乎徹底的無神論者,堅信若一件事物無法被測量,那它便不值得相信。

然而,當一位曾對實證科學抱持絕對信仰的智者,觸及了一個超越所有公式的實相,一場動搖其畢生信念體系的殊勝體驗時,又會發生什麼?記者亨利.洛威爾與亞當教授之間為期四日的對話,並非一篇關於昔日成就的訪談,而是一位科學家發自肺腑的證言——關於當他勇於走出實驗室、並向內心深處探尋時所目睹的一切。


覺醒之旅 ― 當上帝走入方程式

亞當教授人生的轉捩點,並非源於一本書或一項科學證據,而是來自一個靜謐的夜晚。在那晚,他經歷了一場深刻的心靈體驗,並見到了上帝。那並非幻覺,沒有奇異的聲響或光芒,而是一種絕對的「知曉」,一道心念之流直接傳入他的意識,帶來一句簡潔的訊息:「當你停止試圖理解時,你將會看見」 。那一刻,並未否定他過去所知的一切,卻讓這一切都變得「不再足夠」 。

從此,一段新的認知旅程展開了。教授並未拋棄科學,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宏大、更謙卑的參照系之中。他領悟到,現代科學儘管偉大,卻僅是「可測量事物的宗教」;而真正宗教中的法理,則是「無法被實驗的領域的科學」。他堅信,宗教並非盲目信仰,而是一種超常的、更高層次的科學,由更高境界的生命傳予人類。


一個嶄新的宇宙觀 ― 從量子到天目

在整場對話中,亞當教授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嶄新的宇宙觀。在這裡,那些曾被視為「迷信」的概念,如今從一個深刻的視角得到闡釋,而物理學與心靈不再對立,進而匯歸為一。

  • 超越光速的限制: 他解釋道,光速在所有實相層面中並非一個恆定不變的常數。在另外的空間維度中,光並非「行進」,而是「存在」,這使得外星生命能透過「跨越」時空層級來移動,而非以物理速度飛行。
  • 外星生命的真實本質: 他們並非來自遙遠的星球,而是源於緊鄰我們身旁的維度。他們不僅存在,更已現身於地球,有時化為人形,並有選擇性地觀察著人類 。
  • 進化論的崩解: 教授不再相信「猿猴進化成人」的說法。他認為,生命與人體是由更高層的生命為某一特定目地而「創造」的,並非自然選擇下的偶然產物 。
  • 天目與超感官知覺: 他分享了關於天目的親身體驗。天目是一種超越五官的感知機制,使他得以看見其他生命的能量場與真實本質 。
  • 物質與意識為一性: 他闡釋道,物質與意識並非分離,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(「一性」)。物質僅是更高層次意念在低層的展現,正如佛家所言:「相由心生」。

結語 ― 傲慢的黃昏,智慧的黎明

本書並非對科學的否定,而是呼籲科學回歸到一個更謙卑、更開闊的基礎之上。「黃昏」,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——在這個時代裡,科學因過度沉醉於可測量之物,而自我封閉,並認定其未知之境即為不存在。它正引領人類走向一個「輝煌的沙漠」——一個高度智能、極致優化,卻在心靈上無感且空洞的未來。

而「黎明」,則是對一個嶄新科學的期盼,期盼著一個世代的科學家與年輕人,敢於同時踏上理智與心靈這兩條道路,去尋找那隱於兩者背後的真理。這便是亞當教授最終的寄語:保持一顆開放的心,因為正確的道路,並不在於「科學」或「宗教」的標籤,「而在於行路人那顆心的品質」。這部作品是一份邀請,一個機緣,讓我們每個人開始這趟在自身內心中重新探索浩瀚宇宙的旅程。


若想探索更多 THE EPOCH MEDIA 的作品,請參閱我們的 書籍合集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